黄河“几字弯”生态保护启示录——来自内蒙古防沙治沙一线的调查报告
曾经黄沙漫卷、侵蚀河岸的脆弱生态,如今正在蜕变为绿潮涌动、河清岸阔的壮美图景。“十四五”期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书写下“绿进沙退”的历史性奇迹,为世界荒漠化防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曾经黄沙漫卷、侵蚀河岸的脆弱生态,如今正在蜕变为绿潮涌动、河清岸阔的壮美图景。“十四五”期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书写下“绿进沙退”的历史性奇迹,为世界荒漠化防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冬日的大青山,天高云淡。山坡上,杨婷婷正和同事们一道,麻利地给苗木修剪枝条。“这几天主要是打草、修枝,让树‘轻装上阵’,来年长得更壮!”她指着眼前一片长势喜人的林子,语气里满是成就感,“你看现在这苗子,直挺挺的,多有精神!以前可不是这样,枝条瘦弱,林地看着也稀
近日,墨玉县北部防沙治沙水源工程(一期)项目,哈拉普干渠与其格勒克支渠关键施工段落提前7天完成主体建设,为保障下游农田冬灌用水及项目后续推进筑牢坚实基础。
7月6日,随着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林草锁边带全线贯通,阿拉善盟三大沙漠1856公里林草锁边带全面“合龙”;
7月6日,随着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林草锁边带全线贯通,阿拉善盟三大沙漠1856公里林草锁边带全面“合龙”;
日前,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办。来自中国、沙特阿拉伯、蒙古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260余名代表共同探讨荒漠化防治议题,深入库布其沙漠腹地实地考察沙漠北缘锁边林带建设、光伏治沙、以路治沙、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创新模式。
近年来,三峡陆上新能源总部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全区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工作部署,从思想层面发力、从组织层面统筹、从机制层面着手,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各方劳动者紧扣新能源重大工程建设主战场,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有机融合“技能培训、技能比武、技能竞赛、导师带
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对《内蒙古自治区防沙治沙条例(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拟于11月进行再次审议。现将条例(草案)及说明全文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请将修改意见和建议于2025年10月31日前反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9月27日,北疆林草科技讲坛——防沙治沙专题研讨会举办。聚焦内蒙古防沙治沙一线实践与科技攻关需求,开展防沙治沙先进经验交流、技术成果展示及典型案例研讨,赋能绿色生态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63场活动29日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举办。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副所长、荒漠化研究所所长吴波作题为《坚守治沙初心 筑牢绿色长城》的演讲。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请研究处理〈国务院关于防沙治沙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意见的函》,国务院组织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对审议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思路措施。现报告如下:
内蒙古能源集团积极落实自治区《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推进方案》,统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能源基地开发,在自治区12个盟市、30余个旗县广泛布局包括风电、光伏及部分电网友好型、生态治理、科技示范类新能源项目,全面开展劳动竞赛,创新构建“生态治理防沙治沙+新能
“以前这里黄沙漫天、光秃秃的一片,通过‘板上发电、板下固沙、板间种植’模式实现光伏产业发展与防沙治沙有机结合,梭梭、四翅滨藜等沙生灌木植物已扎根生长……”磴口县160万光储+生态治理项目负责人马泉山正在与大家分享新能源生态治理成果。
大漠披新绿,清风迎客来。金秋时节,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鄂尔多斯拉开帷幕。中外政要、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治沙标兵等齐聚一堂,共商科学治沙之策,共谋绿色发展之路。
9月16日,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拉开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齐聚一堂,共话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孙绍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系统介绍内蒙古治沙成果,向世界传递中国推进生态治理的坚定决心。
“十四五” 期间,内蒙古始终把防沙治沙和“三北” 工程攻坚战放在重要位置。近五年时间,内蒙古累计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超一亿亩,防沙治沙超过6500万亩。
春日风起,不再是沙尘扑面,而是绿意涌动。站在乌兰县泉水湾地区举目四望,成片的防风固沙林郁郁葱葱,沙蒿、柠条等沙生植物蓬勃生长——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全县沙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也是困扰乌兰人数十年风沙之源。这一切的改变,源于一场持续了十六年的防沙治沙攻坚战。